摘要:各参数符号的意义及各系数的确定 1)小齿轮齿数z1,选取见本章5.1。 2) 重合度的整数部分z,见本章5.2。 3)使用系数KA,见表8.2-39。对高速齿轮传 动,在使用表值时,根据经验建议:当v=40~70m/ s时,取表值的1.02~1.15倍;当v=70~l00m/s 时,取表值的1.15~1
各参数符号的意义及各系数的确定
1)小齿轮齿数z1,选取见本章5.1。
2) 重合度的整数部分μz,见本章5.2。
3)使用系数KA,见表8.2-39。对高速齿轮传
动,在使用表值时,根据经验建议:当v=40~70m/
s时,取表值的1.02~1.15倍;当v=70~l00m/s
时,取表值的1.15~1.3倍;当v=> loom/。时,取表
值的1.3倍以上。
4)动载系数Kv,见图8.3-12。
5)接触迹间载荷分配系数K,1,见图8.3-13.。


6)接触迹内载荷分布系数KF2、 KH2,它是考虑
由于齿面接触迹线位置沿齿高的偏移而引起接触迹内
应力分布不均影响的系数,KF2、 KH2见表8.3-11。
7)接触迹系数KΔs,它是考虑由于重合度尾数
Δε的增大而使每个接触迹上的正压力减小的系数。
圆弧齿轮传动的接触迹系数见图8.3-14。


8)弹性系数YE、ZE,它是考虑材料的弹性模A
E及泊桑比,甲对轮齿应力影响的系数。YE、ZE见表
8.3-12.
9)齿数比系数Yu、Zu,见图8.3-15。


10)螺旋角系数Yβ, Zβ,见图8.3-16。
11)齿形系数YrF,见图8.3-17。


12)齿端系数Yend,它是考虑当瞬时接触迹在齿端
时,端部齿根应力增大的系数。其值为端部齿根最大应
力与齿宽中部齿根最大应力的比值,圆弧齿轮的齿端系
数见图8.3-18。对于经过齿端修薄的齿轮,取Yend=1。


1)小齿轮齿数z1,选取见本章5.1。
2) 重合度的整数部分μz,见本章5.2。
3)使用系数KA,见表8.2-39。对高速齿轮传
动,在使用表值时,根据经验建议:当v=40~70m/
s时,取表值的1.02~1.15倍;当v=70~l00m/s
时,取表值的1.15~1.3倍;当v=> loom/。时,取表
值的1.3倍以上。
4)动载系数Kv,见图8.3-12。
5)接触迹间载荷分配系数K,1,见图8.3-13.。


6)接触迹内载荷分布系数KF2、 KH2,它是考虑
由于齿面接触迹线位置沿齿高的偏移而引起接触迹内
应力分布不均影响的系数,KF2、 KH2见表8.3-11。
7)接触迹系数KΔs,它是考虑由于重合度尾数
Δε的增大而使每个接触迹上的正压力减小的系数。
圆弧齿轮传动的接触迹系数见图8.3-14。


8)弹性系数YE、ZE,它是考虑材料的弹性模A
E及泊桑比,甲对轮齿应力影响的系数。YE、ZE见表
8.3-12.
9)齿数比系数Yu、Zu,见图8.3-15。


10)螺旋角系数Yβ, Zβ,见图8.3-16。
11)齿形系数YrF,见图8.3-17。


12)齿端系数Yend,它是考虑当瞬时接触迹在齿端
时,端部齿根应力增大的系数。其值为端部齿根最大应
力与齿宽中部齿根最大应力的比值,圆弧齿轮的齿端系
数见图8.3-18。对于经过齿端修薄的齿轮,取Yend=1。


13)接触弧长系数Za,它是考虑模数和当且
齿数对接触弧长影响的系数,见图8.3-19。双圆
弧齿轮.当齿数比u不为1时,一个齿轮的上齿面
和下齿面的接触弧长并不相同,故其接触弧长系
数需采用Za1及Za2的平均值,即Zam=0.5x(Za1
+Za2)。
14)试验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σFlim,见图8.3-
20。一般取所给范圈的中间值。只有当材料和热处理
质量能够保证良好,而且有适合于热处理的良好结构
时,方可取上半部。
对于对称循环应力下工作的齿轮,其σFlim值应
将从图中选取的数值乘以0.7。
15)试验齿轮接触疲劳极限σHlim,见图8.3-21。
一般取所给范围的中间值。只有当材料和热处理质量
能够保证良好,而且有适合于热处理的良好结构时,
方可取上半部。
16)寿命系数YN、ZN,见图8.3-22。
17)尺寸系数Yx,见图8.3-23。
18)润滑剂系数ZL,见图8. 3-24。
19)速度系数Zv,见图8.3-25。
20 )最小安全系数,SFmin、SHmin,见表8. 3-
13。
上一篇:圆弧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公式
文章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