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面蜗杆、蜗轮的精度

2014-09-26 13:09 作者:管理员11 来源:未知 浏览: 字号:

摘要:1直廓环面蜗杆、蜗轮精度(GB/ T16848-1999) 本精度适用于轴交角为90。中心距为80~1250 mm的动力直廓环面蜗杆传动。 1)术语定义及代号。直廓环面蜗杆、蜗轮及蜗杆 副的误差,以及传动的侧隙的定义和代号列于表8.5- 53。但与圆柱蜗杆、蜗轮精度相同者略去。

1直廓环面蜗杆、蜗轮精度(GB/
        T16848-1999)
    本精度适用于轴交角为90°。中心距为80~1250
mm的动力直廓环面蜗杆传动。
    1)术语定义及代号。直廓环面蜗杆、蜗轮及蜗杆
副的误差,以及传动的侧隙的定义和代号列于表8.5-
53。但与圆柱蜗杆、蜗轮精度相同者略去。
误差、测隙的定义和代号1
误差、测隙的定义和代号2
    2)精度等级。直廓环面蜗杆、蜗轮和蜗杆传动共
分6,7,8三个精度等级,6级最高,8级最低;按照公差
的特性对传动性能的主要保证作用,将公差分为三个
公差组。
    根据使用要求不同,允许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公
差等级组合,但在同一公差组中,各项公差与极限偏差
应保持相同的精度等级。
    蜗杆和配对蜗轮的精度等级一般取成相同,也允
许取成不相同。对有特殊要求的蜗杆传动,除F、fr
项目外,其蜗杆、蜗轮左右齿面的精度等级也可取成不
相同。
    3)蜗杆、蜗轮的检验与公差。根据蜗杆传动的工
作要求和生产规模,在各公差组中选定一个检验组来
评定和验收蜗杆、蜗轮的精度。当检验组中有两项或
两项以上的误差时,应以检验组中最低的一项精度来
评定蜗杆、蜗轮的精度等级。蜗杆、蜗轮的公差及极限
偏差见表8.5-54,蜗杆副的公差及数据偏差见表8.5-
55。


    当蜗杆副的接触斑点有要求时,蜗轮的齿形误差
Δff2可不进行检验。
    4)齿坯要求。蜗杆、蜗轮在加工、检验和安装时
的径向、轴向基准面应尽可能一致,并应在相应的零件
工作图上予以标注。
    加工蜗杆时,刀具的主基圆半径对蜗杆精度有较
大影响,因此.应对主基圆半径公差作合理的控制。主
基圆半径公差值见表8.5-56。
    蜗杆、蜗轮的齿坯公差包括轴、孔的尺寸、形状和
位置公差,以及基准面的跳动。各项公差值见表8.5-
56。
蜗杆和蜗轮的公差及极限偏差
蜗杆副公差及极限偏差
蜗杆、蜗轮齿坯和主基圆半径公差1
2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蜗轮精度(摘
        自GB/T16445-1996)
    本标准规定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蜗轮及其
蜗杆副的误差定义、代号、精度等级、齿坯要求、检验与
公差和图样标注。
    1)定义及代号本标准适用于轴交角Σ=90°,中
心距为0~250mm的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
副。
    蜗杆、蜗轮误差的定义及代号见表8.5-57。
蜗杆、蜗轮误差定义及代号1
蜗杆、蜗轮误差定义及代号2
蜗杆、蜗轮误差定义及代号3
蜗杆、蜗轮误差定义及代号4
蜗杆、蜗轮误差定义及代号5
蜗杆、蜗轮误差定义及代号5
    2)精度等级。本标准根据使用要求,对蜗杆、蜗
轮及蜗杆副规定了6,7及8兰个精度等级。按公差特
性对传动性能的主要保证作用,将蜗杆、蜗轮和蜗杆副
的公差(或极限偏差)分成三个公差组:

求)。
    蜗杆副的检脸:对蜗杆副的接触斑点和齿俪的检
验:当减速器整机出厂时,每台必须检测。若蜗杆副为
成品出厂时,允许按10%~30%的比率进行抽检。但
至少有一副进行对研检查(应使用CT1, CT2专用涂
料)。
    对于蜗杆副的中心距偏差fa,喉平面偏差Δfx1和
Δfx2、轴线歪斜度Δfγ、一齿切向综合误差Δfic,当用户
有特殊要求时枪测;切向综合误差△F&,只在精度为6
级,用户又提出要求时,进行检侧,其公差值及极限偏
差值见表8.5-58。
    4)蜗杆传动的侧除规定。本标准根据用户使用
要求将侧隙分为标准保证侧隙j和最小保证侧隙jmin。
j为一般传动中应保证的侧隙。jmin用于要求侧隙尽可
能小,而又不致卡死的场合。对特殊要求,允许在设计
中具体确定。j与jmi与精度无关。具体数值见表8.5-
58。
    蜗杆副的侧隙由蜗杆法向弦齿厚的减薄金来保
证,即上偏差为Easi=jcosα(或jmincosα),公差为Ta1;
蜗轮蜗轮法向弦齿厚的上偏差Eai2=0,下偏差即为公
差Eai2=Ta2蜗杆、蜗轮齿圈坯尺寸和形状公差见表
8.5-59。
蜗杆、蜗轮及蜗杆副极限偏差和公差
蜗杆、蜗轮齿圈坯尺寸和形状公差
(责任编辑:laugh521521)
文章分享:

标签:
版权所有: 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晖机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