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配合选择的基本原则

2014-10-03 22:58 作者:管理员17 来源:未知 浏览: 字号:

摘要:4.2轴承配合选择的基本原则 4.2.1 配合种类的选择 1)相对于载荷方向旋转的套圈与轴或外壳孔, 应选择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过盈量的大小,以轴承 在载荷下工作时,其套圈在轴上或外壳孔内的配合表 面上不产生爬行现象为原则。 2)相对于载荷方向固定的套圈与轴

4.2轴承配合选择的基本原则
4.2.1  配合种类的选择
    1)相对于载荷方向旋转的套圈与轴或外壳孔,
应选择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过盈量的大小,以轴承
在载荷下工作时,其套圈在轴上或外壳孔内的配合表
面上不产生“爬行”现象为原则。
    2)相对于载荷方向固定的套圈与轴或外壳孔,
应选择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
3)相对于轴或外壳孔需要作轴向移动的套圈
(游动圈)以及需要经常拆卸的套圈与轴或外壳孔,
应选择较松的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
    4)承受重载荷的轴承,通常应比承受轻载荷或
正常载荷的轴承选用较紧的过盈配合,且载荷愈重,
过盈量应愈大。
4.2.2公差等级的选择
    与轴承配合的轴或外壳孔的公差等级与轴承精度
有关。与P0级精度轴承配合的轴,其公差等级一般
为IT6,外充孔一般为IT7。
    对旋转精度和运转的平稳性有较高要求的场合
(如电动机等),轴的公差等级应为IT5,外充孔应为
IT6。
4.2.3公差带的选择
当量径向载荷P可分为:“轻”、“正常”和
“重”3种情况,它们与轴承额定动载荷C之间的关
系如表14.4-6所列。
    根据P的大小和性质,轴和外壳孔的公差带代
号见表14.4-7~表14.4-10。关节轴承的公差带代号
见表14.4-11、表14.4-12.
当量径向载荷与额定动载荷的关系
对于向心型和角接触型轴承而言,大多数情况
下,轴旋转且径向载荷方向不变,即轴承内圈相对载
荷方向旋转,故轴和内圈一般选作过渡配合或过盈配
合。当轴不转动,即轴承内圈相对载荷方向静止时,
轴和内圈可选作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
    当载荷方向相对轴承外圈摆动或旋转时,外圈与
外壳孔之间应避免用间隙配合。
向心轴承和轴的配合、轴公差带代号
向心轴承和外壳孔的配合、孔公差带代号
关节轴承与轴配合的公差带代号
4.2.4外壳结构型式的选择
    外亮结构原则上应选作整体式,尤其当外壳孔的
公差等级为IT6时更应如此。剖分式外壳装拆方便,
适用于间隙配合,对紧于K7(包括K7)的配合,不
应采用剖分式结构。

(责任编辑:laugh521521)
文章分享:

标签:
版权所有: 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晖机械科技